2月18日拍摄的中关村智造大街外景。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
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题:“蓄势待发,我们准备好了!”——中关村一条街里的新春“创新力”
新华社记者盖博铭、郭沛然
“年前已经做了很多计划,就等着开年,可以说我们蓄势待发,准备大干一??!”新年开工日,中关村活力依旧,创业者们斗志满满。
记者来到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的中关村智造大街。这是一条长380米,经营4年多的街道,是首都前沿硬科技创新发展的地标。
在这里,一个“村”、一条街正孕育着不竭的“创新力”。
2月18日拍摄的中关村智造大街外景。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
“硬实力做‘家底’,创新不怕难?!?/font>
8张办公桌,5位“身兼多职”的团队成员,北京灵致芯科技有限公司的开工日人虽少但格外忙碌。
这是一家成立不满4个月的初创公司,研究前沿可信计算芯片及软硬件系统,让数据隐私安全和数据价值开发可以兼得。
受疫情影响,公司的办公区没有华丽的装修,不少成员还在远程办公。从美国回国加入团队的张伊祎开工日身着一袭红衣,为公司增添一抹“年味儿”。她办公桌上摆满了论文,了解算法瓶颈、融合国内外前沿理论是她现阶段最为重要的任务。
“办公环境简单但我们工作热情极高?!蓖哦痈涸鹑巳窖粜ψ鸥嫠呒钦?,这个领域比他们想象中发展得还要快,硬科技定会撬动整个社会发展,他们有信心也有决心。
海外专家顾问团队、国内顶级高校专家、充足的资金储备……“硬实力做‘家底’,创新不怕难?!比窖羲?,团队相关硬科技产品已与超过20家企业签约?!跋M履昀?,团队的相关技术可以成为‘数据价值互联网’的新型基础设施?!?/p>
北京灵致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工作(2月18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
光之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敏(右)与员工交流(2月18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
“奔着一个目标,让前沿的科技用起来?!?/strong>
记者来到位于大街北侧的光之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实验室。实验室里的地砖一眼看去并无特殊之处,但在踏上去后,几秒内会迅速感受到热度。
这是该团队研发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,是新一代具有高效电热转化性能的半导体制热材料。新材料与地面装饰相复合,可以替代传统复杂的供暖系统。
“就是想用新材料技术解决建筑供暖问题?!惫庵萍几弊芫硌蠲羲?,这便是公司创业最简单的初心,也是企业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。
实验室里,研究人员正在小批量生产制热材料?!靶虏牧系暮穸纫簿褪峭贩⑺康娜Х种??!毖芯吭蓖跖舾嫠呒钦?,但它的电热转化率却高达99.45%。
迄今为止,团队已在新能源、新材料数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已申报58项国际国内专利。
新年新开端,杨敏与记者分享了公司喜报,公司将有3条产线落地,年产能为30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即将投产?!跋M们把氐目萍即葱抡嬲闷鹄??!?/p>
光之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透明发热膜进行测试(2月18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
北京灵致芯科技有限公司CEO冉阳(右)与员工张伊祎交流(2月18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
一条街也是一个创新“微生态”
若干年前,清华园宾馆是这条街的地标,“迎来送往”成为这里的主要区域功能。如今,随着北京加速高质量发展,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让周边高校院所、事业单位的人才、信息、技术等资源得到最优化整合。
一条街里的创新“微生态”正助力解决创新创业公司在产品中试、敏捷制造、检测认证等环节遇到的痛点和难点。自开街以来,大街累计为京津冀地区企业服务超过5万家次,形成服务案例超过5000项。
“让科技企业少走弯路,要充分发挥‘大街’的加速器作用?!敝泄卮逯窃齑蠼址裰行墓ぷ魅嗽鄙蛘仔?。
例如,中关村知识产权?;ぶ行木抑恫ň质谌?,架起政府与企业沟通的“桥梁”,负责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型企业的专利预审等工作?!耙郧?到3年才能完成审理流程的专利项目,现在3到6个月就可以实现?!鄙蛘仔?。
新春伊始,开工日的“大街”和往常一样人来人往,创业者们步履不停,正朝着梦想奋力奔跑。(参与采写:王奕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