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:餐桌上的新“烦恼”,您感受到了吗?
新华社记者高敬、王优玲
9月23日是秋分节气,也是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
我国粮食已经连续16年丰收。想想远方原野上沉甸甸的谷穗,看看家里一天天丰盛的餐桌,当人们不再为吃不饱而发愁,新的“烦恼”又找来了——怎么吃得更营养、更健康?这餐桌上的新“烦恼”,您感受到了吗?
民以食为天。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,几十年前怎么能让一家人吃饱饭,就是过日子最最重要的事,也曾是餐桌上最大的“烦恼”。
河北保定83岁的杨奶奶如今常常跟孩子们念叨困难时期的一顿饭:“有一次,家里煮了一锅红薯。好些红薯已经有点烂了,吃起来发苦,但哪舍得扔啊。我就把坏的部分一点点剥下来,其余的吃掉。这一锅坏了的红薯就是一家人的一顿饭!”
老人回忆说,家里上上下下六七口人,能吃饱饭就知足了,顾不上考虑吃得好不好。
数据显示,新中国成立之初,我国粮食产量只有2264亿斤,人均一年粮食占有量418斤,无法满足人们的温饱需求。而如今,全国粮食总产量早已跨过万亿斤大关。2018年,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3158亿斤,人均粮食产量944斤,吃不饱饭的问题成为历史。
那年月,吃肉更是“稀罕”事儿。刚过不惑之年的卫广刚回忆起读小学时的情景:30年前,他住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赵屯乡新立村罗店屯,一天三顿基本上是这样的——
早饭:吃玉米粥、贴饼子、腌咸菜;
午饭:用饭盒自带米饭、土豆丝、萝卜、白菜等;
晚饭:继续吃玉米粥、贴饼子、腌咸菜,以及萝卜、白菜等。
“老盼着家里能改善伙食?!彼?。卫广刚家里养了两头猪,过年杀一头,吃不完的肉就腌起来,等来了客人才能吃点肉。一头猪陆陆续续吃到第二年夏天,而每年的下半年几乎是吃不上肉的。
几十年来,我国农产品供应实现了从匮乏到富足的巨大变化: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239元,比1956年增长58.3倍;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3646元,比1954年增长88.1倍。
老百姓的食品消费结构“改天换地”了:粮食消费量明显减少,肉蛋奶等食品消费量显著增加。现在,人们足不出户,能“吃遍全球”——新西兰牛肉、阿拉斯加帝王蟹、智利樱桃、泰国山竹……
现如今,卫广刚10岁的儿子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小学上五年级。儿子的餐桌记忆完全是“另一种画风”——
早饭:面包、牛奶、鸡蛋、水果,每天变着花样更新食谱;
午饭:学校食堂用餐,根据营养搭配两荤两素,美味可口;
晚饭:米饭、面食、汤,多种肉菜水果搭配着吃,一家人还时不时去饭店“吃大餐”。
70年来,中国人从努力果腹到追求健康,餐桌上的“烦恼”变迁与国家的发展同步。
这不,最近“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”成了个热门话题。其实不只是90后,健康问题已经跨越“代沟”,成了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共同烦恼:担心“三高”、担心肥胖。这大部分都是从餐桌上来的烦恼——脂肪、糖分和盐分摄入高。
为了向肥胖说“不”,以低脂肪、低热量为特点的健康轻食越来越受到欢迎,不少人还默默捡起了长跑、“撸铁”等生活方式。
餐桌上的浪费,也让许多人为之“烦恼”。对待剩菜剩饭的态度也许是年轻人和上年纪的人之间一个很大的“代沟”——吃不完就倒掉和冰箱里永远存着剩饭菜,是两代人之间谁也不愿妥协的生活态度。
有数据显示,全国每年的食物浪费量约有1700万吨至1800万吨,这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需求量。
所以,即使丰收之年,也还是请您保留一份记忆深处的那份饥饿感吧。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!
-
大数据"坑熟客",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质量发展,怎么消除“游离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学校只剩一名学生,她却坚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变动!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?
2018-03-01 09:01:20